截至7月21日,从51家信托公司披露的2025年上半年未经审计的财务数据来看,信托行业收入呈分化态势,部分信托公司营收明显增加,但也有机构营收处于低位,少数甚至出现亏损。此外,转型亮点突出,一些机构转向综合服务,依托资源深耕产融结合,探索差异化发展。
与此同时,行业监管仍不松懈,上半年有多家机构因各类违规行为收到罚单。
上半年整体表现如何
据用益信托不完全统计,2025年上半年中信信托(合并)营业收入位列第一,达到29.16亿元;英大信托、华鑫信托分别以19.41亿元和16.34亿元的营业收入分列第二、第三位。江苏信托、华润信托、上海信托和华宝信托等机构在营业收入方面表现不俗。
从各家信托公司情况来看,有9家信托公司营业收入超过10亿元;13家信托公司的营业收入在5亿元—10亿元;23家信托公司的营业收入在1亿元—5亿元。值得注意的是,行业内有6家信托机构营业收入低于1亿元。
从手续费及佣金收入来看,据不完全统计,2025年上半年英大信托手续费及佣金收入位列第一,达到14.44亿元;中信信托(合并)、华鑫信托分别以10.13亿元和9.64亿元分列第二、第三位。从各家信托公司情况来看,仅有英大信托和中信信托(合并)两家信托公司的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在10亿元以上;10家信托公司的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在5亿元—10亿元;31家信托公司的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在1亿元—5亿元。
从净利润来看,披露数据的信托公司中,中信信托(合并)、江苏信托、英大信托位居前三名,上半年,仅有这三家公司利润总额超过10亿元;净利润在5亿元—10亿元的信托公司有7家,另有15家信托公司净利润低于1亿元,其中包含4家净利润为负数的信托公司,分别是百瑞信托、兴业信托、五矿信托以及华澳信托。
哪些信托公司被处罚
从监管部门公布的处罚信息来看,2025年上半年有5家信托公司收到罚单。
今年3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上海监管局披露的信息显示,华澳信托因资产分类不准确、未足额计提资产减值准备,非洁净转让表内不良资产,违规刚性兑付,提供虚假的或者隐瞒重要事实的报表、报告等文件资料,用印管理不规范、违规销毁用印记录及资料等多项违法违规被处以400万元罚款,本次处罚采用“双罚”制,相关责任人也被处以警告及罚款。从业绩表现来看,华澳信托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以及净利润均为负值,在已披露财报的信托公司中处于尾部。
另外一家处罚事由较多的公司是陆家嘴信托。6月20日,陆家嘴信托因存在五项违法违规行为被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青岛监管局处以420万元罚款。主要违法违规行为包括:关联交易管理不到位、信托项目管理严重不审慎、证券投资信托产品违反监管规定、固有资产五级分类不准确、产品风险信息披露不及时。
相较于上述两家信托公司,另外三家信托公司的处罚金额均未超过100万元,其处罚事由也各不相同。
官网年报只更新至2022年的雪松国际信托在今年5月也收到了一张罚单,处罚事由与“重要信息系统数据不真实”相关;安徽国元信托在今年6月因“员工行为管理不到位、投资者适当性管理不到位”两项违规行为被处以85万元罚款。
值得注意的是,中建投信托因“贷后管理不到位,信息披露不准确、不充分”而被处以70万元罚款,相关责任人也被处以警告。长期以来,“贷后管理”“信息披露”等合规要求更多聚焦于消费金融公司及银行等机构,而此次中建投信托的罚单,也促使业内重新审视信托公司在贷后管理以及信息披露方面的业务操作规范。
业务发展有何亮点
当下,信托公司的角色从单一的“资金提供方”向“综合服务平台搭建者”转型。部分具有央国企股东背景的信托公司,在上半年依托股东强大的产业资源,在产融结合方面独具特色,开拓了一条差异化、特色化的高质量发展路径。
作为一家央企信托,英大信托上半年营业收入及净利润等指标均排名前列。据了解,2025年,该公司持续深耕电网供应链金融领域。聚焦电力安全保供环节,在迎峰度夏高峰供应前期,携手各省电力公司优化确权及融资账户管理方式,完善“业务办理一站式、服务保障更优质”的融资服务体系,为全国21个省份电网建设、电力物资采购领域的数百家上游企业提供了高效的资金支持超45亿元。
聚焦产融结合,华鑫信托披露信息显示,上半年该公司积极拓展财产权信托、委托贷款等模式,在服务外部央企特色化金融需求方面实现新突破,截至6月底,产融结合规模达656亿元。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增长超400%的昆仑信托在近日召开的2025年上半年经营活动分析会上也突出了对产融结合的重视。
在业内人士看来,在产融结合实践中,信托公司应充分挖掘和利用自身及股东的优势,依托在品牌、客户、渠道、产业等方面的资源禀赋,明确差异化发展方向,积极创新业务模式,提升核心竞争力,以更好地满足客户多元化需求,服务实体经济。
维度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